11月21日,【世界科学咖啡】第二期“先进材料”专场即将举办,本期【世界科学咖啡】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,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、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教授,以其在中国新材料研发成果与应用前景为例,讲解“硬科技创业”区别于其他“模式”创业的关键区别。
# 报名入口
*注:本次活动采取实名审核制,仅供关注该领域的创业者、投资人及产业方参与,请留下您的真实姓名、电话、公司、职务以供审核,审核通过后我们将有工作人员与您取得联系,期待您的莅临!
本文,我们将重点针对王恩哥教授的研究领域、技术方向、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进行介绍。王恩哥教授如何成为为硬科技创业“死亡谷”搭建铁索桥的“架桥人”。
科学家王恩哥:“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都和新材料密切相关,谁掌握材料,谁就把握了未来”。
科研方向及主要成就:
王恩哥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,利用掺杂来调制纯纳米管的结构和物性,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和CN聚合纳米钟和BCN单壁纳米管。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,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/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,与其学生在SiO2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。
王恩哥院士、刘开辉教授科研团队原创了第三类光学晶体理论---转角相位匹配理论,并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。晶体仅有微米量级厚度,“薄如蝉翼”,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,能效相较于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。二维材料光学晶体的理论突破与材料制备,具有鲜明的首创性。
科技成果未来重点产业应用领域:
量子光源(通讯)、光子芯片、人工智能等领域
所获荣誉及奖项:
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亚洲计算材料科学成就奖、首届“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称号、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、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、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、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等。并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“GCEP”访问学者称号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称号等。
松山湖材料实验室:探索如何在硬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“死亡谷”中架起“铁索桥”
松山湖材料实验室(以下简称“实验室”)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,于2018年揭牌成立,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,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、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、创新样板工厂、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,探索形成“前沿基础研究→应用基础研究→产业技术研究→产业转化”的全链条创新模式,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、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、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。
图源: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官网
王恩哥院士在松山湖开会
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的王恩哥院士认为,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中国面临重大挑战,存在一个被称为“死亡谷”的阶段,许多科技成果因各种原因在此阶段停滞。为了克服这一难题,实验室致力于成为一个“样板工厂”,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规律,减少产业化过程中的阻力,并帮助样品顺利转化为商品。实验室试图在“死亡谷”上架起一座“铁索桥”,这座桥实际上是“创新策源能力”的体现,它涉及聚集和整合多种资源,包括新型研发机构、应用开发工程师、早期社会资本、活跃的产业集群、政府的新机制和新政策导向,以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生态环境。
王恩哥院士
“允许用打酱油的钱去买醋”,赋予科学家更多自主权。“松山湖模式”探索形成的“作价入股”成果转让模式,技术参股模式,室企攻关、共建联合工程中心模式,以及依托“关键核心材料+创新平台资源”构建创新生态的产业集聚模式等四大模式已然渐入佳境,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这一世界性难题给出“松山湖答案”。
11月21日
欢迎与我们一起
用一杯咖啡的时间
探讨如何为硬科技创业“死亡谷”
搭建一座铁索桥
“世界科学咖啡” 是由新书店与iCANX全球科学家社区于2024年共同发起的高端创业者对谈栏目,旨在邀请全球范围内具有改变世界能力的科创人才,包括学术界前1%的科学家、产业界前1%的企业家、未来有希望成为前1%改变世界舵手的青年才俊,用一杯咖啡的时间,围绕高科技创业的议题,挖掘前沿科技与现实世界的交叉关联机遇,促进改变世界的创意和人才的汇聚与集体爆发。